不是老狗 作品

706.我們的故事,開始了


來戛納的電影,只要不是那種特別小特別小的獨立電影製作,通常都會運作一場發佈會。

畢竟能夠入圍三大,並且得到一些肯定,對許多影視從業者來講,都還挺重要的。

不過這發佈會到底是自欺欺人,還是說真的那麼火,恐怕除非是來到現場的人,否則很難分辨真假。

至少對國內而言是這樣的。

天朝時間2號晚上11點多,《失戀三十三天》在戛納舉行記者見面會,見面會座無虛席的消息出現在國內的新聞板塊上面。

拋開那不知道哪個加班熬夜趕稿子的倒黴蛋不提,至少,很多關心戛納,或者說關心影視圈的人都從這些消息中知曉了……許鑫又一次“出圈”的電影。

《失戀三十三天》

西影廠的目的已經達到了,放出預告片,定檔6月2號。

把所有消息都放給影迷後,《33天》的熱度反倒沒了之前《山楂樹》那麼火爆。

好多人覺著……似乎已經熟悉了。

許鑫的電影火,不是理所應當的嗎?

雖然不知何時起,“許鑫=爆款”的印象就這麼落入了所有人心裡。

但至少,現在很多影迷確確實實是這麼認為的。

甚至一些他的粉絲已經開始把他和剛出道時期的老頭相比較了。

最後得出一句:

“嗯,許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。”

其實這話嚴重的言不符實。

但架不住很多人都這麼說。

對於新影迷而言,張導……或者第五代導演的黃金時代太遠。

但許鑫很近。

所以,這次聽到他的電影在戛納廣受好評,大家反倒很澹然。

好是應該的。

不好才是問題。

這不,2號才剛出新聞,可三號晚上十點多,《33天》爆滿,座無虛席,清一水兒外國臉孔的照片就已經傳回來了。

而對於國內這些新聞,西影廠的人也和許鑫說了。

但一向在成績上面很謙虛的許鑫這次,卻沒說任何關於“滅火”的話題。

因為,他要的就是這樣。

一開始,只是許鑫出品,必屬精品。

後來啊,西影廠出品,必屬精品。

先富帶動後富嘛。

為了大家心中的那個目標,在這條不知前方是荊棘還是輝煌的道路上,西北圈的人必須要出一個能扛起這杆時代大旗的人。

而這個人選……

除了他,目前沒有更合適的選擇。

雖然可能這條路走的會很辛苦,但卻一定要走。

關乎信念之役,除非力竭身死,否則不可後退一步。

而作為許鑫的夥伴,以及堅實的後盾,在這場看似並沒有引起多大波瀾的熱度中,西影廠趁熱打鐵,直接在4號一大早,公佈了一條消息。

“《絲綢之路電影節》評審俱樂部成立,開始面向全社會招納會員。”

這條消息的出現,其實同樣沒有引起太多波瀾。

至少,對圈外的人來講是如此。

早在4月份,西影廠就已經在官網上宣佈了《絲綢之路電影節》的舉辦章程。

但其他方面並沒有過多宣傳。

因為時機還不到。

章程裡只是宣佈了一些作品送審的標準。

拋開一些具備天朝特色的要求,諸如“符合shzy正確價值觀”之類的不提,真要說起靈魂骨架,它和國際A類電影節幾乎沒什麼區別。

1,電影必須是製作完成後的電影。

2,沒有在互聯網或者dvd上面放映過。

3,除去短片單元外,長片作品必須時長超過60分鐘。

核心其實就這三條。

可以說是沿用國際A類電影節的條款。

除此之外,就是獎項類型的設定。

同樣是雙軌制。

主競賽單元、絲綢之路單元。

主競賽單元顧名思義,角逐主要獎項的競賽單元。

而絲綢之路單元其實就是威尼斯的地平線,或者戛納一種單元的屬性。

不過……這名字取的很有天朝人的浪漫氣息。

古時,天朝靠絲綢之路與外界接壤。

而如今,絲綢之路電影節效彷古人,對於一些小眾片或者具備潛力的片子,以及導演、電影人等等,推出了這樣一個平臺,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。

絲綢之路具體的章程其實相當簡潔,只不過中間添加了許多需要潤色的東西。

但有一點,那就是它並未明確電影節屬性。

沒明說是國內還是國際電影。但根據後續齊雷接受的採訪,大家得知,絲綢之路電影節的人很務實,並沒有一開始就要弄的聲威滔天。

攘外必先安內。

他們打算先從華語電影市場開始。

但因為只是章程,具體的細節並未披露,所以熱度並不算高。同時觀眾的認可度也比較低。

畢竟……國內現在大大小小的獎項是越來越多了。

也越來越缺乏公信力。

誰知道這電影節是不是又一個面子活?

可當他們這次藉著許鑫的熱度,推出了這條新聞時……

一下子,圈內的觀眾就察覺出來了一些不同的東西。

西影廠這條新聞來的其實很突然,但這種突然遠遠比不上標題上面的錯愕。

他們要幹啥?

要……面向全社會招收會員?

開……開什麼國際玩笑?

雖然仔細看了新聞,發現招收的是初審會員資格,也就是所謂的“海選”,可這也足夠驚人了。

會員審核機制怎麼弄?

要是報名的人數過多,你們的工作量得是多少?

這不開玩笑呢麼……

要知道,目前國內的幾大電影節的評審委員會都是非公開的。

也就是說,除了每年都會公佈的正式評委,來評選那些已經入圍了的影片,決定最終某個獎項花落誰家外,處於投稿選片階段時的評委會工作基本沒有人披露。

沒人知道這些人是怎麼選出來的,也沒人知道他們是怎麼弄的。

一切都是非透明化的流程在操作。

但這種非透明化的操作裡有個共同的認知,那就是這些人一定不能從“大眾”裡面選。

開玩笑呢?大眾當評審?

萬一把我們的片源洩露了該怎麼辦?

雖然他們也知道這麼想有些矯情……畢竟每一個電影節的評審都要簽訂嚴格的保密協議,同時電影節舉辦方也要保證影片片源的安全性。

但……好多電影從業者在看到這一條要求的第一反應還是抗拒。

大眾……憑啥評價我們電影的好壞?

他們懂個屁的電影。